【頂輝視點(四十三)】《“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解讀之三: 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發表時間:2022-03-29 09:05
基礎能力決定了一個產業的整體素質、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它不僅包括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工藝和產業技術,還包括基礎工業軟件、標準檢測認證體系建設情況等等。基礎能力不足,不僅會限制產業創新發展的高度,也會為產業安全埋下隱患?!笆濉币詠?,在持續的市場需求刺激及有效的政策支持下,我國機器人行業的產業基礎能力建設取得實質進步,高精密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及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創新有序推進,產業標準體系基本形成,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也已建成并全面開展服務。但是總體來看,我國機器人產業基礎能力還遠不能滿足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已經成為制約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瓶頸。
為此,《“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將“夯實產業基礎”作為未來五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重點從“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及“提升檢測認證能力”三個方面提出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基礎能力提升的戰略路徑及措施建議。
一、補齊短板弱項,為產業發展強本固基
“十三五”以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在關鍵零部件領域,核心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產品已實現小批量生產及應用,國內市場滿足度不斷提高。如,南通振康的RV減速器以超短交貨期、高性價比和穩定的質量獲得多家機器人廠商認可;蘇州綠的諧波減速器在精度、壽命、穩定性、噪音等技術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產品水平,打破了日本哈默納克的獨家壟斷;埃斯頓開發了機器人專用伺服電機,功率范圍、額定扭矩及最大扭矩、額定轉速及最高轉速等性能指標達到國際水平,可與日系同類產品相媲美;清能德創研制的機器人伺服驅動器得到國內廠商高度認可;固高科技的機器人控制器已實現從3軸到8軸各類機器人的全面支持。然而,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國產關鍵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在一些專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藝及工業軟件等領域短板問題突出。
“十四五”是我國機器人產業自立自強、跨越升級的戰略機遇期,必須下大力氣狠抓產業基礎能力建設,通過用產學研聯合攻關,補齊專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藝等短板,提升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開發機器人控制軟件、核心算法等,提高機器人控制系統的功能和智能化水平,為機器人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為了更好地指導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規劃》還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期間我國機器人在高性能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驅動系統、智能控制器、智能一體化關節、新型傳感器、智能末端執行器等六大領域的研究重點。
二、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引領行業規范發展
完善、有效的機器人標準體系是支撐機器人產業健康、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為支撐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部門支持下,于2021年12月新成立了全國機器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委會的成立,對于進一步完善機器人標準體系,開展急需的國家和國際標準制修訂,規范國內機器人技術和產品市場,加強機器人國際合作,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最新數據,目前我國已發布百余項機器人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其中包括機器人基礎類標準、試驗方法標準、產品標準、關鍵性能標準、設計類標準等。與此同時,為加強機器人團體標準體系建設,提升團體標準對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技術支撐和基礎保障的能力與水平,滿足市場需求、推動機器人行業發展,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也積極在積極推進團體標準制訂,截止到2020年底,聯盟已發布17項機器人及機器人相關標準,13項聯盟團體標準立項并在編制當中。
雖然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標準體系已初步建立,但相較于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相關標準還不夠完善,還存在部分領域標準缺失、滯后、系統性不足等問題,行業標準化工作進程有待進一步加快。如,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成熟,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行業及應用領域不斷拓展,但不同應用下的機器人標準化工作卻未能及時跟進,不能起到有效規范市場秩序的作用;服務機器人領域,目前也尚未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服務機器人安全標準體系(包括使用者的安全、本體的安全及服務機器人對于人類社會的安全要求等)及評價體系,無法對國內機器人企業開拓市場,獲取市場信任提供助力。與此同時,隨著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機器人的智能化及可靠性越來越被社會各界所關注,相關的檢測與評估方法標準等研究也亟待制定。因此,《規劃》將“加強標準體系建設”作為“十四五”期間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項重點任務,力爭構建能滿足市場需求、規范行業有序發展的機器人標準體系。
三、加強檢測認證能力建設,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積極推進機器人檢測認證,構建完善的機器人檢測認證體系,有利于提升產品質量,推動機器人產業技術進步,促進我國機器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為提升我國機器人檢測認證能力,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機器人檢測認證聯盟(TCAR)等,開展機器人產品、零部件等檢測認證服務。2016年11月,工信部、發改委、質檢總局、認監委聯合向社會發布了“中國機器人認證(CR)”標志。截至2021年底,共發布中國機器人認證(CR認證)實施規則13份,累計發放CR認證證書350張。
不過,整體而言,我國機器人產業的檢測認證工作尚處在成長階段,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例如,國評中心目前雖已全面開展檢測服務,但其試驗檢測能力仍有待提升,部分關鍵零部件檢測能力缺失,控制器、減速機等關鍵零部件的檢測能力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機器人通信測試、可靠性測試等基礎共性測評技術能力仍有欠缺;機器人新的應用場景所需的特定檢測能力缺失等。此外,在認證方面,也存在機器人企業檢測認證積極度不高、機器人產品認證覆蓋率低、用戶在質量采信上缺乏充分有效信息和數據等問題。
我國機器人產業要實現健康快速發展,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除了要攻克技術上的難關外,亟需通過不斷完善試驗檢測認證體系來為其保駕護航。因此,《規劃》提出要將“提升檢測認證能力”作為未來五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項重點任務。根據《規劃》,未來五年,我國機器人產業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檢測認證能力建設。一是鼓勵企業加強新材料、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等試驗驗證能力建設,完善內部檢測制度,強化產品檢測,提高產品質量與可靠性。二是完善和提升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在關鍵零部件檢測、基礎共性技術測評、面向新應用場景的特定檢測等方面的試驗檢測服務能力,滿足企業檢測認證服務需求。三是要推進中國機器人認證體系建設,持續提升CR認證品牌影響力,不斷完善我國機器人質量監督體系,推進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通過《規劃》的實施,可以預見,未來五年,我國在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領域的自主掌控能力將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