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連續8年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2020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營收突破千億,中國大陸制造業機器人密度達246臺/萬人,是全球平均水平126臺/萬人的近兩倍。
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被認為是衡量國家制造業自動化發展程度的重要標準之一。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共十五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诽岢觯?025年機器人產業營收年均增速要超過20%,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要增長100%,即450臺/萬人以上。
最近幾年,中國機器人安裝量顯著增長,密度從2015年49個單位上升到2020年246個單位,排名從第25位上升至第9位,是全球機器人密度發展最具活力的國家。
就地區而言,亞洲制造業機器人密度最高,平均機器人密度為134個單位,歐洲為123個單位,美洲為111個單位,韓國、新加坡、日本分別占據全球密度榜單的前3個席位,其中韓國自2010年以來一直位列第一,機器人密度超全球平均水平7倍。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主席Milton Guerry表示,機器人密度是跟蹤全球制造業自動化采用程度的晴雨表。從數據上來看,中國乃至亞洲制造業發展蓄勢待發。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18日,全國經營范圍涉及機器人業務的公司共有377993家,其中注冊資本1000萬以上的共有85874家,應用覆蓋汽車、電子、輕工、石化、醫藥等52個行業大類、143個行業中類。
相比頭部國家,我國機器人市場還有較大提高空間。目前,我國機器人整機國產化率約為30%,其中國產市占率最高的南京埃斯頓僅有3%左右,控制、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占比則更低。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王衛明表示,針對國內制造業機器人技術積累不足、產業基礎薄弱、高端供給缺乏等問題,《規劃》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薄弱環節精準扶持,強調提升機器人產業創新能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要成為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建成3至5個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到2035年,我國機器人產業綜合實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機器人成為經濟發展、人民生活、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
24小時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