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互聯網巨頭在新業態下走向何方
發表時間:2022-04-22 08:26
即使是最留戀舊時光的人也必須承認,在過去近二十年中,巨大的科技浪潮拖拽著每個人,一刻不歇的進入到了全新的商業社會。在這股浪潮中,互聯網成為鏈接技術與人的最佳節點,而依托這項技術延伸出的各種商業服務領域,讓弄潮兒們看到了其中蘊藏著的巨大商機。
時代成就了他們個人,更成就了他們身后建立的商業帝國??墒牵斔麄冇幸鉄o意的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長盛不衰是一個橫亙不變的偽命題時,如何體面的維持自己一手征服的疆域成了這些商業精英們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時代在變,人在變,互聯網的業態更是在劇烈的變化,也許如何在商業上取得更大的突破是科技巨頭們一直找到的答案,但是在當下,它們可能更需要做一次對過去二十年充滿輝煌與非議時光的斷舍離,畢竟在流量見底、資本退潮、監管來臨的多重背景下,冷靜遠比莽行顯得珍貴。
流量池增長
卻緩解不了巨頭們的流量焦慮
曾幾何時,互聯網巨頭無論從事什么業務,設計出多么復雜的商業模型,言必稱流量的做派幾乎從來沒有改變過。
作為互聯網公司的生命線,有了流量就意味有了市場地位,有了生存基礎,有源源不斷的商業收益,以及無以復加的廣告效應。
在互聯網發展的初期,流量廣泛存在于尚未商業開發的網絡空間。彼時,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接受耳目一新的網絡服務就足以下定決心擁抱互聯網,對互聯網公司來說,這一獲客過程短暫而高效。
但是,當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二十年后,情況顯然變得復雜不同。
首先,流量增速依舊明顯,但不同結構的流量增速呈現兩極趨勢。據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較2020年12月增長4296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3.0%。
不過,這一數量巨大的流量群體中,城鄉網民占比正在發生顯著變化。據統計,依托于“村村通寬帶”工程,我國農村網民規模已達到2.84億,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為57.6%,較上年度普及率上升1.7%。而城鎮網民規模為7.14億,占網民整體的70.6%,但如此龐大的基數下,較2020年12月增長僅為3404萬。
眾所周知,絕大多數互聯網巨頭實行的是中心城市戰略。在推廣的歷史軌跡上,互聯網興起于通信設施建設完備的大型城市中,在人口素質、消費能力、理念傳播等條件上都具備商業落地的基礎。
于是,我們看到了共享出行決戰北上廣深,社區團購跑馬圈地在各大城市群,就連歷史最為悠久,覆蓋面最廣的電商行業,中心城市的銷售量也是各家最為看重的。
不過,流量趨勢的改變也催生了新的巨頭。趁勢而起的眾多互聯網公司中,拼多多顯然是近年來流量戰略最為成功的公司。成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依靠低價、拼團等營銷手段,堅定實施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后,憑借農村網民巨大的增量,最后得以突破淘寶、天貓、京東的合圍,形成了在電商領域與各大巨頭分庭抗禮的局面。
另外,獲客成本的逐年上升也成為互聯網巨頭的不能承受之痛。受制于一線二線相對固定的城市容量,具備優秀消費能力的核心流量隨著時間推進已經被各個大廠瓜分殆盡。
同時,由于競爭的同質化,大廠獲客的成本數據有如下顯示:
快手:2018年是31塊,2019年是88塊,2021年是139塊。
B站:2017年是8塊,2018是29塊,2019是39塊,2019是51塊。
微博:2012年是11塊,2017是23,2019是60,2020是595。
京東:2015年是112塊,2017是224塊,2018是1603塊,2019是390塊。
拼多多:2019年是160塊,2020年是206塊。
美團:2018是174,2019是375.6,2020是347塊。
也就是說,隨著獲客成本高企,流量紅利見底的輿論已經有相當廣闊的信眾市場了。流量成本是互聯網行業顯著的風向標,特別是對于當下正處在對優質流量爭奪戰中不進則退的緊要關口,如何維持與開拓成為大廠們日思夜想的問題。
畢竟對于互聯網巨頭來說,流量就意味著商業收益。但是,在這個行業風風火火了二十年之后,早已經積累巨額財富的大廠,除了錢就沒有可以更關注的問題了嗎?
除了錢,應該談談別的東西了
過去二十年是互聯網飛躍發展的時期,也是問題沉積的過程。
不可否認互聯網行業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眾多科技便利,同時在創造就業和社會財富方面,也成為民營經濟中最為閃耀的行業。但是,互聯網經濟對關注度的渴求是與生俱來的,在政策法規不完善的混沌時期,注定埋下了讓人不安的種子。
首先,互聯網對新興風口不懈的追逐導致市場容易產生誘導性輿論。這種輿論氛圍對非理性的投資者并不友好,甚至可以說陷阱都是為這類投資者精心準備的。由于互聯網巨頭在關注度上有著天然的優勢,對風口經濟進行有目的、非客觀的造勢,勢必會混淆后來者對行業的判斷,而高回報的宣傳又足以對個人和機構形成致命的吸引力,真風口與假風口之間的切換往往就在投資的一瞬間了。諸如養生燕窩、0糖飲料、智能美膚等等風口背后,無一不是利用互聯網輿論來推廣自己的產品,占領用戶的心智,從而達到割韭菜的目的。作為把持流量入口的各大互聯網巨頭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難辭其咎,甚至有些時候自己貪婪的身影也閃爍其中,實在讓人憤恨。
而且,互聯網資本的規?;褂脤θ鮿輳臉I者造成致命的沖擊。最顯著的例子,當各大巨頭的社區團購業務如火如荼的進行時,那些市場上依靠傳統買賣方式生存的散戶農產參與者就必將被來勢洶洶的大廠地推所替代,而這些人當中,很多人既沒有足夠的經濟資本投資到下一個讓他糊口的行業,也沒足夠的精力和知識去改變自己失業的現狀。利用資本優勢對散戶眾多的行業滲透,互聯網巨頭主推 的業務被質疑科技含量不足的同時,難免還要背上與低產者奪食的罵名。
最后,互聯網一貫的野蠻跑馬圈地,透露出商業思考模式的單一和短視。“百團大戰”比拼的背后大廠輸血的能力,所到之處以補貼論英雄的單向思路不僅缺乏產品思維,還散發出對同業者趕盡殺絕的駭人氣息,細微者難免感到不舒服?!肮蚕沓鲂小币u來之時,滴滴與快的僵持不下,雙向貼補乘客與司機的資本在曠世持久的對抗中力不從心,最終握手言和,一統市場。可轉過頭就在客單價上進行精算,對司機接單加以條件上的限制,大有“出去的錢,咱們等到秋后再算”的意味。
互聯網的黃金時代持續了近二十年,但在唯流量論的主導下,沒有在弱勢科技領域誕生突破性的成果和公司,實在充滿遺憾與不解。
到底是互聯網行業的基因就藏著原罪,還是選錯了方向,這是留給互聯網巨頭們需要解答的問題。
屢被暴擊之下
互聯網走向新業態
很難說新的一年是互聯網盛極而衰的一年,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年對于互聯網巨頭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在疫情反復的背景下,流量存續衍生出來了成本問題日漸突出,在金三銀四的求職季中,大家等來了的卻是大廠此起彼伏降本增效的消息。
在三月,有媒體相繼報道,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巨頭將會大幅裁員,阿里預計裁員30%左右,騰訊預計20%。而處于第二梯隊的微博、小米、滴滴(橙心優選)、拼多多等公司,裁員的進度也在推進當中。
在裁員的業務范圍中,之前的風口領域成為了裁撤的重災區,畢竟一向追求高效成果的互聯網企業對于初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財力的創新業務,沒有耐心也是習空見慣的事情。相比于以往各個大廠對風口業務運營不佳的自行研判,這次默契極佳的集體行動反映出當下行業寒流來襲時強烈的自保情緒。
調整運營降低成本對于企業來說無可厚非,但作為互聯網企業來說,在行業性質上本就占據了輿論空間的同時就應該擔當相應的社會責任,遇到運營上的困難而立馬選擇強制瘦身,未免有只想同甘休得共苦之嫌。
說到責任,以往近乎壟斷化運營的互聯網巨頭勢必面臨前所未有的監管力度,成長壯大于法無禁止的混沌時期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本就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沒有條條框框的束縛能最大程度的釋放互聯網思維加持下民營經濟的活力,另一方面長期缺乏制度監管讓巨頭之間極易達成某種貪婪的默契,對內協商劃分市場區間,對外聯合傾軋資本、規模都不足以抗衡自己的中小型同業者。
何況在大是大非面前, 有互聯網公司選擇歧途而不歸,將國家安全置于商業利益之后的經營策略令親人痛仇者快,實在應該被敲打一番。
當資本缺乏自省與自律時,政策和法律監管也就勢在必行了。去壟斷化、去虛擬化的大趨勢已來,如何適應更加嚴格但公正的行業環境,是各大巨頭需要從新審視的問題。
更何況,世界在疫情和地緣政治的席卷沖撞劇烈,找到更能彌合分歧的角度去開拓業務成為互聯網巨頭重塑自己形象的挑戰與機會。大國和平崛起與商業共贏使命的融合顯然是新時代的完美故事載體,而在書寫故事之前,銀發經濟、新基建等等趨勢都是互聯網巨頭可以關注的賽道,就像零售催生阿里、社交鞏固騰訊、新農成就拼多多一樣,每隔幾年,時代都會給互聯網誕生超級巨頭的機會,這些機會并不是設計出復雜的商業模型,開發出精妙的算法就可以把握的,它更需要符合潮流的互聯網精神,更觸及人性的公司文化,更兼容并蓄的精神愿景。
我們也許可以更加耐心的等待這樣的公司出現,等待它用我們古老又時尚的字節講述動人的故事,讓世界為之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