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一財經報道,國內超100家車企工廠大幅閑置,仍有1046萬輛產能正在建設中,去年至今,頭部車企對落后產能的兼并進入一個爆發期,但中國汽車產能過剩的危機依舊嚴峻。
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底,全國乘用車產能合計4089萬輛,產能利用率僅為52.47%,其中36家車企的產能利用率不到20%,年銷量低于1萬輛的車企也高達29家。然而,在乘用車產能總體過剩的情況下,已經具備生產資質的企業還有1046萬輛在建產能將陸續建成投產,而在建產能大部分是新能源汽車。雖然傳統汽車企業的現有產能部分也可共線生產新能源汽車,但多數企業選擇新建工廠而不是利用既有產能。一邊是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產能不足,一邊是過剩產品大幅閑置。這導致汽車產能利用率加快下降,汽車產能過剩問題更加突出。
在燃油車時代,中國汽車公司數量大約為130家左右。隨著新造車運動的爆發,又新增了近300家汽車公司, 其中已經建成工廠的約有20家左右。但在這總共約100多家車企中,有銷量統計的僅有86家。這86家車企目前發展極不均衡,頭部的11家企業的產能利用率高于100%,基本上是已經開足三班制,休息日還得適當加班。其中有6家是外資在中國的獨資或合資企業,5家是內資企業。此外,有4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產能利用率超過100%,其中包括特斯拉。
86家企業中,產能利用率高于40%的企業僅有29家,產能利用率不足10%的企業也有29家。這些規模較小、銷量較低的企業,不僅產能嚴重過剩,在行業有6.6%增長時,不少企業依然是負增長。如無根本性的改變,這類企業扭轉產能過剩的狀況基本無望。此外,有業內人士統計,目前我國汽車行業有130多家閑置工廠,產能過剩嚴重。
由于對車市判斷過于樂觀,此前幾年,多家車企瘋狂擴產,而隨著車市增長乏力、競爭加劇,這些車企的銷量開始下滑,這造成了大量產能的浪費。當前被邊緣化的企業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以神龍汽車、長安福特、廣汽菲克以及雷諾等為代表的二線合資品牌,他們的產能利用率較低,有些產品已經被邊緣化。從2013年左右開始,這些品牌開始擴建產能,一些企業產能翻番。但2018年,車市首次出現下降,部分二線合資品牌開始垂死掙扎。如今,雷諾乘用車已經敗退中國市場,商用車市場也處于風雨飄搖中。此外,這些二線合資品牌產能利用率較低,一些工廠已經出售給其它品牌。比如,北京現代的一工廠賣給了理想汽車,而即便賣掉了第一工廠,北京現代的產能利用率仍不足30%。此外,有消息稱神龍汽車也將第二工廠轉讓給東風本田。
另一類企業是根基薄弱的自主品牌,他們背后沒有強大的汽車集團依靠,同時未能跟上市場的發展節奏,最后因為資金鏈斷裂走向了破產。自2018年前后,眾泰汽車、力帆汽車以及獵豹汽車等經銷商維權事件就不斷上演,這些企業也被看作為非主流車企,生存狀況越來越糟糕。最終多家車企的工廠被頭部企業收購,比如吉利接盤了位于長沙的獵豹工廠,長城汽車被傳出收購眾泰臨沂工廠的消息。
此外,華晨汽車、一汽夏利、南汽這類即便依靠汽車集團的汽車最終因為體制等多重因素也走向了破產。這些企業沒有在車市黃金十五年把握住機會,與外資大品牌進行合資。以夏利為例,夏利一直和大發汽車做技術轉讓,但一直未實現進一步突破,來選擇一個很好的合資伙伴。南汽曾經與菲亞特合資,但附加值比較弱。最終,菲亞特從南汽撤資,南汽并入了上汽。
在今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提出了《關于推動中國汽車工業產能利用率提升的建議》,關于汽車工業產能利用率,王鳳英在議案建議中指出,隨著汽車產業轉型加速,多地掀起了投資汽車產業項目的熱潮,車企紛紛加速在華布局,我國汽車產業現有產能規模正進一步擴大。相關數據資料顯示,當前,已經具備生產資質的企業預計有上千萬輛在建產能將陸續建成投產,這些在建產能大部分是新能源車。
數據資料顯示,在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總產能已達2669萬輛,但市場銷量僅為136.7萬輛。如果各地新建的新能源汽車規劃項目落地,新能源車產能過剩問題會進一步加劇。另外,伴隨著市場競爭更趨激烈,產能利用呈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發展態勢,優勢產業聚集區域產能面臨不足。多地也出現大量產能閑置現象,帶來資金、土地、人才等資源的流失,不僅阻礙當地的經濟發展,也影響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OICA)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汽車工廠(輕型車)產能4804.93萬輛,產能利用率為52%,遠低于韓國75%、美國73%、日本68%、歐洲62%的產能利用率,產能過剩相對嚴重。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統計的98家汽車生產企業生產情況中,月生產不足千輛的企業達50多家,其中近20家處于停擺狀態,月生產0輛。而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約占汽車銷售總量的9成,且在產能利用效率上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甚至能達到100%。
汽車產業產能布局的分散和不均衡,將會構成資金、土地、人才等資源的流失,阻礙汽車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影響到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汽車行業在解決傳統汽車產能過剩問題的同時,還要防止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
24小時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