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兩會期間,國務院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了雙碳下的可持續綠色生態發展。表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
01
“兩會”再次堅定低碳減排的決心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等。
兩會再一次堅定了我國在持續推動低碳轉型上的決心。其中,居于碳排放量首位的電力部門成為低碳減排的重中之重。2019年,電力部門的碳排放量達到45.69億噸,占全社會碳排放量的40%。作為碳排放大戶,電力部門的綠色轉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而實現低碳減排的路徑也比較清晰,主要是通過降低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提高風電、光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的使用。
中國是碳排放大國,2019年的碳排放總量占全球比重達29%,居全球首位。這意味著中國在低碳減排的工作中比全球其他國家面臨更大的壓力與挑戰。在“雙碳”目標的指引下,中國電力行業的綠色轉型到哪一步了?距離總目標還有多遠的距離?相關的產業又還有多大的發展空間?
02
我國在“雙碳”目標指引下的一些成果
根據我國向全世界做出的“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承諾,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光電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從二氧化碳排放量來看,根據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公報》,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8%,超額完成“十三五”下降18%的目標。比2005年下降48.4%,已經超過了此前對外承諾的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基本扭轉了我國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面。相信距離碳達峰的目標,到2030年要下降65%以上,只是時間問題。
從森林蓄積量來看,按照“雙碳”目標,到2030年,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根據國家林草局,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森林覆蓋率達23.04%,森林蓄積量超過175億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超過了45億立方米。我國的森林蓄積量到2030年增加60億立方米左右的目標或將提前完成。
能源結構的優化方面,按照要求,到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費比重要下降到25%左右。當前我國的能源發電還是以化石能源為主,2020年,非化石能源的比重高達54%;其中火力發電是主力,2020年火電的比重達到49%,非化石燃料中的光伏、風電、水電分別占比11%、13%、17%,占比較小。根據碳中和的目標,未來十年內,火電的比例將會大幅下降,同時風電、光電的比例將會大幅提升。
(數據來源: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華泰研究)
碳中和對風光電的要求是,到2030年風電、光電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2021年底,我國光伏并網裝機容量累計達3.06億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發展亮點突出,年新增裝機容量約2920萬千瓦,約占光伏新增裝機的55%,歷史上首次突破50%,分布式光伏總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光伏發電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的發展趨勢明顯。我國光伏的裝機量年增速經歷了前幾年的爆發式增長后已經放緩,但仍維持20%左右的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
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30015萬千瓦,突破3億千瓦大關,較2016年底實現翻番,是2020年底歐盟風電總裝機的1.4倍、是美國的2.6倍,已連續12年穩居全球第一。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
也就是說,截至2021年,我國風光電累計裝機容量雙雙突破3億千瓦大關;風光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6億千瓦左右,距離到2030年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已經完成了一半。據此測算,2022-2030年期間,中國風光發電裝機量每年將新增約0.69億千瓦,才能順利完成2030年的目標。這個增長空間是確定的,是政策下的硬性“要求”,也就意味著“雙碳”背景下,風光電行業的發展毋庸置疑,相關企業的成長也較為肯定。
相關企業跟進政策發展方向,發展大有可為。在光電領域,業內排名綜合實力較強的光伏企業有隆基股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等。在風電領域,2020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前三名分別是金風科技(02208.HK)、遠景能源和明陽智能(601615.SH)。此外,還有增長較為快速,在清潔能源方面競爭力較強的企業,如水發興業能源(00750.HK),借助“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的綜合競爭力,在清潔能源、綠色建筑、新型材料方面均有較高的建樹,其中可再生能源業務2020年的增速超70%。
24小時服務熱線